Alpha
維度模型
Dimension Modeldomain
design
所產生的設計來影響人群
滲透品牌數據
品牌維度的主要核心
The core value of brand dimension.
Do not to be
somebody...
#旅行與世界的樣貌
在人生中的第一個獨旅時,我遇見一位旅人。
與他分享放逐自己到這座島嶼的原因後,他說起在北歐的家鄉,有一匹孤狼燃盡一生的故事,他們將其稱為Alpha,意思是革命傳承的生物。
直到他前往下一個地方前,他仍然用Alpha作為我的稱呼。
所以,Hey,我是Alpha
是個從孤獨的人生脫困後,一直在追求自我成長與社會革命的創業家。我總是抱持著幼稚與質疑的想法,嘗試著讓世界可以成為更好的模樣。
現在,我是「非我品牌空間設計」的創辦人,擔任多家企業的品牌顧問、逆風少年與大專院校講師。也成立AlphaBlog、ig。
你可以從這些管道,吸收到新商業型態的設計公司創業故事、設計思考與技術的know how、自我成長的追求與相關經驗分享。
希望我的朋友與學生們,都將因為我的分享,而讓他們的人生成為他們自己本身最獨特的存在。
因為在我相信自己是獨特之前......
我是那個從不走在正軌
卻想滿足所有人期待的假性生命

追逐真實的自己,而不是普遍的社會價值-松山家商校園演講

呂捷:讀書不是唯一,但請先告訴我,不讀書你要做什麼?
課堂結束後,同學拿了這篇文章來問我:老師,是你的話,你怎麼選?
如果以設計邏輯來解釋的話,革命家,是我想詮釋的角色。 鼓舞學生去拒絕自己被外界所期待的可能性。 『外界』,對我的定義,是自身以外的所有人事時地物。 不因他人的期待而改變,不因外來的眼光而懼怕,不因不見的未來而迷惘。
所以,我的答案是這樣的:為什麼非得要做什麼?
別問自己要做什麼,問自己不要成為什麼。
親愛的同學們。你要什麼、目標是什麼,那都是不是現階段該追求的。
在社會環境中,目標式學習成為一種信仰,教育成為只求分高下,而不是能產生何種價值的過程。因此迷惘是正常的。 因為這個時期的價值、資訊、生活都被他人要求與期待,你看到的、聽到的是透過別人的雙眼與人生闡述的內容,因爲無法感同身受,聽起來才會如此虛幻。
所以,不知道自己要什麼,無仿。 但在找到前,請問問自己不要什麼,並提出與之相違背的行為與嘗試。 用行動去嘗試,因為人生是種經驗累積的過程。 沒有人出生一落地就是三太子的。取這個例子很怪,但我想說的是,當你的人生沒有經歷波折、反抗、嘗試,你是不可能取得獨特價值的,因為只會隨波逐流成為社會價值的信眾。
如此一來,失敗是理所當然的。 畢竟人生就像塊黏土,隨著去掉多餘的塑形,時間的氧化,你會越來越完整、越來越堅強、 越來越有自己獨有的樣貌,但如果你不拋棄那些多餘的要求與期待,你終究只是一塊黏土。 因為別人只要倒點水給你,你就又軟化了,而塑型的不是你自己,是那個倒水的人。
人生從不是選擇題,而是刪去法。
老師:你的夢想是什麼
學生:當太空人!!!
老師:這太不切實際了,有沒有更容易達成的事情呢?
老師:媽媽有沒想要你當醫生或律師呢?
老師:為何你明明資優班,卻不念書呢?
老師:運動是沒有前途的
老師:垃圾就去做垃圾桶旁邊吧。
成長的過程中,我們一直在被迫選擇。 但時代是一種事過境遷的進行式,選擇已經不是重點了。
為什麼會牽扯到時代,只是因為近百年的落差性,就有如工業革命一樣。在我父母那一輩,小時候經過戒嚴、去台化等等,他們只能被迫選擇生存,而從中衍伸出來的性格自然會少掉一份嘗試性。 因為在那個年代,挑戰是會死亡的。這是第一個在於時代成長過程中的心理落差。
第二個在於資訊的普及化。現在隨便爬文,動不動就是一個總經理的人生自傳或是文章,甚至是國外大型企業的經驗傳承。
進入到“快時代”後,資訊快、散播快、進化快,基本上完全是處於一個你一停,被小你十歲的人追上,都不需太訝異的狀態。 但是在更久遠以前,你要觸碰到一個總經理的人生經驗,還真的要偷聽、偷看,甚至發憤圖強爬到他身邊的位置,你才能開始那個年代所說的“偷學”。
所以,讀書不但不是唯一,急於選擇也是。
根本無需選擇。這就是我的答案。 不要被別人的經驗恐嚇。 比爾蓋茲媽媽是IBM董事又怎樣?巴菲特爸爸是美國議員,那又他媽的怎樣?那些有才華的人,卻沒有這樣的天生資源而被埋沒,那又怎樣? 同學們。他們的父母只是推了一把,如果他們沒有真本領,是不可能達到他們現在的地位的。那只是加速,不代表全部。一個空有才華的人會被埋沒,或是跟天生的資源有關,但真正的關鍵是他缺乏膽試、缺乏溝通能力、缺乏面對世界質疑他的堅定力。
用更寬的理智,去看待別人的成敗才是收穫。不要落入這種比較性思考中,那只是給自己上框架,未戰先敗的藉口罷了。
我的確中了呂捷老師招,就是我不唸書,但我一年的課外讀物量,直的橫的加起來絕對超過我的身高(178cm)。 但我也要說這並非是一種“選擇”,而是一種拒絕。
拒絕我不想成為的樣子(書呆子),拒絕那些我討厭的人(欺負我的老師),拒絕不符合我性格的事情(為什麼不笨就要當公務員?),所以我不是選擇看課外讀物,我只是單純逃避“他人對我的期待”罷了。 而在選擇從書本的世界裡尋找伯樂前。我談戀愛、我打電動、我跟朋友混、我跟網友聊天,我做盡一切在大人眼中一點用處都沒有的事情。
但是,談戀愛讓我理解自己,打電動讓我懂得團隊合作,跟朋友混讓我知道人性,跟網友聊天讓我知道怎樣跟陌生人聊天。 換言之,我得到的是相處能力、自省、人與人之間的關係、業務能力。
這世上沒有用不到的經驗,端看你如何運用這個過程習得而來的感受。 相反的,如果只是一直盲目的選擇跟監守在某條道路上,那才是真正的無知。 去理解自己吧,沒時間的是我們這群大人,不是你們,那又何來一定要在現階段做他們眼中有意義的事情呢。
同學們。他們的父母只是推了一把,如果他們沒有真本領,是不可能達到他們現在的地位的。那只是加速,不代表全部。一個空有才華的人會被埋沒,或是跟天生的資源有關,但真正的關鍵是他缺乏膽試、缺乏溝通能力、缺乏面對世界質疑他的堅定力。 用更寬的理智,去看待別人的成敗才是收穫。 不要落入這種比較性思考中,那只是給自己上框架,未戰先敗的藉口罷了。
本文標題引用《哥教的不是歷史,是人性:呂捷親授,如何做一隻成功的魯蛇》一書。
革命式生活
Revolutionary Living這世界的革命都源自於生活上的不滿
接受所有情緒認清自己成為真正的你